优秀研究员必须致广大而极精微

文章来源:凯丰投资
发布时间:2015-07-13

711日,华南(期货)私募俱乐部成立大会在深圳举行。董事长吴星当选俱乐部常务副会长并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刚才听完宁总的讲话,收获很多,在我们公司交易团队也是攻坚、破防而研究是后盾和累积。

我觉得我没办法去谈中国的对冲基金怎么做,我只能用我对事物的理解,加上我们凯丰怎么去实践来谈下我的一些观点。我记得我最早出来成立凯丰投资的时候,当时提了一个观点,中国这三十几年发展非常快,而且大家特别希望越来越快,这个其实会有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一件事放在慢慢累积的过程中,如果放在5年、10年,30年、50年,想我们30年后要什么,而不是三个月、3年以后要什么,可以把很多问题看得很清楚。2009年开始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到现在已经6年。

2012年公司成立后朋友们都觉得我很顺。我觉得有时候厚积薄发才有可能长期持续稳定的走出来,比如我们自己做大类资产对冲,认为哪些高了,哪些低了,为什么出现高低,我们就必须分析合理性差异性在哪儿。凯丰的投资理念是,细节暗藏产业密码,研究发现价值内核。只有专业性细化,不断朝一个一个的细节研究,累计到一定程度,就能发现价值,我们公司也在朝这个方面发展。

先谈一下自己对未来30年中国和中国市场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GDP2000年到现在,从3%到现在的占全球11%,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福地。我在金牛奖提了一个观点并且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坚信,我跟很多身边朋友说,我们如果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都是投资中的最大错单,我们要坚定地持有中国这支大牛股。原因如下:第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们是党的领导,这绝对不是套话。从投资稀缺性角度考虑,在整个世界之林里的竞争中,它有很多优势。从投资的角度看,一个这么稀缺的制度在全球竞争中有它的稀缺性和独特魅力。最近看新闻,美国、西方国家和伊朗在谈制裁谈限制,而俄罗斯、金砖五国、上合组织和我们谈合作开放,谈地区如何发展,谈一路一带。一个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天天谈怎么限制别人,还有时间想国家怎么发展吗?

第二、国家领导的重要性。以投资为例,团队的领导很重要。如果否定领导的重要性,我觉得就否定了一个私募存在的必要性。但我相信大多数员工都觉得领导不重要,只有领导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在座的大部分都是领导,一定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宁总跟我们公司的差异性就是领导把各自的文化植入到了自己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坚定持有中国这支大牛股的原因。我在12年用中国和印度相比,1950年印度成立,当初中国的GDP只比印度高25%,现在中国GDP是印度的4倍。党领导的我们不好吗,这个问题大家看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干得非常漂亮,不是一般的漂亮,是全球最漂亮。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尽管我们现在有很多问题急需我们这一代人去解决,但如果我们这代人连信心都没有,还能解决吗。很多问题就像前一段时间一篇文章中写道,股票市场我们只有自己救自己,没有别人救得了,国家也是如此,只有中国人救中国,没有其他国家能救。我们生活在最好的国家,也是最伟大的时代。

第三、我们处在最好的国家最好的时代。我们确认30年之内,如果发展得快,有可能在十年之内,中国一定是全球最大的商品需求国,也有可能是最大商品进口和产成品的输出国。大宗商品怎么会没有话语权,怎么会没有空间?

在进出口规模上,我们原油、铁矿石,大豆的进口规模,可以简单计算一下:我们每天跟踪大宗商品的持仓量,到近期为止不超过8000亿,2011年曾经到9000多亿,最高峰加股指有18000亿。铁矿石、钢铁一年我们生产7亿吨,以目前最低价格2000来计算,一个行业1.4万亿,如果每个行业按不同层面考虑,上中下游,钢铁行业在期货中可以做到8万亿。原油一年三亿多吨,用5000来计算是1.5万亿,再乘以五7.5万亿。还有其他的大宗商品,目前整个期货市场估计连5%都不到。为什么5%都不到,市场没有钱吗?肯定有钱,没有钱股票不会上去这么多,钱没有用好。所以我自己一定要坚持做大宗的对冲基金,我相信它未来一定有出路。只是目前确实在制度上有瓶颈有限制,这也制约了自己的发展。但我坚信未来几年一定有大的突破,只要肯花时间,明年好了,后年好了,还是未来50年好了,都有可能。如果一个瓶颈压制太厉害,我相信市场的人一定有另外的市场化方式解决,只要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有其他的选择。所以中国未来几十年一定会有突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国、进口国和产成品出口国,我们在这个国家做大宗商品的定价,一定有美国人欧洲人没有的优势:我们体量大,有物流和现货流,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等。只要坚持做中国的大宗商品对冲基金,我相信未来15年、30年以后,中国一定会出现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基金,我有这种自信。我们有良好的基础沉淀在这里,怎么会做不到?最多是目前有一些瓶颈,突破了瓶颈一定是跨越式发展,几十倍的发展。

我们坚持做大宗商品的对冲基金,整个公司架构搭建在大宗商品企业现货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所以尽管最近股市不错,我也很看好股市,但我们只做到指数这个层面。除大宗商品研究外,我们还要强化债券、外汇这方面的投入,因为做大宗商品的人都会碰到融资、汇率的问题,这跟我们是一条业务线上的。我们在大宗、债券、外汇上会投入很多,比如去年我们做中金所的债券做得非常好,拿到了中金所的奖项。但是股票我们不参与,并不是说股票不会涨,是因为不符合我们公司大战略。有时候我们自己要坚定按照自己的路径走,走着走着路就宽了,不是哪个地方赚钱,就去哪里,那样就缺少大的格局。我们整个研究体系立足于此。

凯丰投资的投资理念是:细节暗藏产业密码,研究发现价值内核。所谓的专业化投资,本质是发现投资机会后,需要很多风险控制,我们强调核心是事前风险控制。任何一个行业发生转折点之前,在很多产业里一定有很多细节先兆出现。如果关注到了,一定会有提前准备的可能性。所以事前风控是一个专业投资人最应该干的事,而不是发生风险后,我们才去应急。我自己从2012年开始做阳光私募,是期货资管网展示业绩的两家金牛奖获奖公司之一。我们从2012年到现在有16倍收益,最大回撤15.4%;而创业板从2012年到现在可能也就涨了三倍,最大回撤30%-40%。我跟朋友说,什么是专业,一盈利能力,二风险控制能力。没有风险控制能力的专业不叫真正的专业。怎么做好风险控制,应该把研究前置化,市场没发现的问题,提前发现了,市场没法理解的问题,提前去理解了,慢慢很多现象就会有预警,有信号。

我们用金融和产业结合的眼光去研究大宗商品。很多产业里面看到的问题,可能只看到一个点,需要用金融和产业结合的方法去分析。比如最近需求不好,会有很多理由。可能大家都关注股票是一种可能,或者大家都没资金,也可能真的需求不好。怎么去判断哪些问题是核心原因呢?4 18号,我在金牛奖颁奖典礼上讲中国经济乐观中的隐忧,中国经济风险很可能在今年从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蔓延。而且我们确实有很多提前的高频数据已经反映了这种可能性,只是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生猪价格今年3月见底,今年苹果价格一二月份已跌了20%,方便面产量也在下降,汽车5月份比3月份下降20%多,服装产量下降,化工作为增长保持最好的需求,增速减慢了。

我们的客户不是很满意上半年的投资业绩,因为在4月份我们就发现很多这种现象,所以对股市不太看好。我们是理性的投资人,那么高的风险,难到让我们去赚这个钱吗?这不符合我们投资理念。市场疯狂的时候,太理性的人也很受伤。有人不一定认可这句话,每个人的研究体系和对事物的感知不一样,市场永远是有分歧的。

我讲一下凯丰投资投研团队的情况。我们建设了产业团队、宏观债券团队、量化技术团队。产业团队我们细分了农产品、能源化工、黑色、综合信息、软商品、有色等等板块。综合信息也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括物流、海运、大气污染、气象研究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能源化工,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体系,黑色板块也是。我们在研究中提了一个概念,能源化工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黑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骨架。中国已经从幼年长到中青年,对黑色金属的需求一定会弱化。2013年的时候,以铁矿石为代表的产业开始下跌。而钢铁行业最早在2012年左右就出现问题,去年以钢铁行业第二产业的风险已经蔓延到上游了,上游崩盘。所以去年我们判断今年风险极可能从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溢出。前一段时间股票上涨,可能导致反应延迟了,这段时间股市不好,又反向回馈。同时前段时间股市特别好,会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等。

我们在2013年启动了债券团队的建设。宏观债券团队对产业有非常大的辅助性,做债券时候,可能对股市风险更早感知到,同时对商品市场的风险也会更早感知,因为做债券会最早知道资金端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真的不是钱多,而是钱非常少。记得有报道说过,这轮做股票的人都认为钱很多,其实钱并没有想像中的多,主要靠融资的钱推动。债券市场实际今年23月份已经出问题,跌了很多,一直想不明白,降准降息怎么还越来越低。其实并没有太多钱。大河有水小河漫灌才是有钱,现在是小河有水大河没水。这是中国钱的问题。外汇是我们后期会强化的团队。

量化团队分为三个板块,技术组、高频策略组、基本面量化组,这个板块未来还会不断强化。目前公司共60多人,研究人员40余人,量化16人。他们学数理逻辑出身,对金工的理解也好。去年大商所组织去芝加哥CBOT学习,我们招揽了很多海外名校做数学和金融数学的人,他们未来有可能成长为公司的交易员。现在量化部门慢慢跟进产业基本研究,跟进股票指数研究,跟进债券研究。宏观、量化、产业,三者合起来交易部形成决策,最终形成决策系统和交易系统,通过对冲套利、量化趋势实现净值表现和市场盈亏。这是我们的一个定位。

优秀研究员必须做到跨界融合。每次一起讨论行情,宏观、量化、产业、交易一起讨论,看上去浪费时间,但是会慢慢可以了解别的板块发生什么事。短期或许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我当时做中信产业中心时候,2011年到2012年没有价值,做到2013年,价值在我自己身上体现了。我相信再过五六年,这种产业跨界融合会在研究员、交易员以及板块交易经理身上得到体现。这是一种沉淀,我们要求研究员必须做到跨界。比如,做甲醇的人要了解原油、烯烃、动力煤,必须熟悉上下游产业链,如果做不到,在公司内部永远只能是研究员。只有能融合的很好才可以到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我们2级研究员到3级研究员有一个实线,不融合永远不能升级,不能拿奖金。助理研究员、研究员不要谈行情,只谈行业细节和变化,现货市场正在发生什么,不要去谈价格走势,不做方向判断。二级研究员以下或许连价格都可以不用知道。比如原油研究员,如果不知道布伦特和WTI的价差是怎么形成的,这就是不合格的。得把行业细节,物流问题搞清楚,才能来做研究。

再简单介绍下我们的研究员晋升体系。未来我们的研究员从量化基本面组选拔,先对数据有理解,然后和产业结合,对产业理解到一定程度,才提升到交易员。但我自己的路径不是基本面量化组,我以前也是做研究员出身,最早是小麦、硬麦到后来慢慢做大商所的玉米豆粕,然后做化工,黑色,然后是股指交易。我们去年做了一个考核制度,所有的研究员晋升需要细节完善。只有细节完善了,得到我的认可,才可以升职。我们内部所有的标准都是以细节为前提,今年可能有些变化,但是细节文章的考核,还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把自己对国家、对产业、对公司的一些看法谈了一下。我相信细节累计做到一定程度就能融合贯通,我假设行业300个,一个月研究两个,一个人如果研究一个,多年积累后我们研究多了,全部就都懂了。只要以这种精神一步一步做下去,我相信公司未来的底蕴和厚度能做得出来,就能做到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比如20127月创业之初的时候提出的一个口号:让金融助力中国企业,圆中国金融强国梦。我相信未来金融大战在国与国之间一定会发生。我们要有底蕴和厚度才能面对竞争和挑战,我相信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私募,或者说这一代资产管理人的使命。能不能干得好,在于我们现在工作做得足不足,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