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展望中我们关注两个主题,中国红利下的全资产小幅上涨,以及预期因风险不断切换所带来的市场大幅震荡,结论是生命在于运动。至今虽然才过去短短一个月,市场波动幅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未来几周,我们判断市场依然会存在巨大波动,跟紧事件进展进行风险与形势预判,灵活管理、主动大幅调仓比一味地坚守牛市或者熊市更重要。
宏观解读
就疫情本身,其实不需要担忧。我们认为政府各类数据包括经济数据,总体来说是相当准确的。新型肺炎,我们主要关注湖北之外地区。截止1月31日24时,湖北以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确诊4638例,死亡10人。这些地区不存在医疗资源瓶颈,数据更为准确。按此死亡率,新型肺炎看似流感一员,并不恐怖。
作为对比,2017-2018流感季,美国CDC公布的数字显示近100万人入院,近8万人死亡。2009年禽流感,CDC分析至少造成美国超1万人死亡,而2012年的一篇论文判断全球范围内致死可能高达28万4千人。中国每年死于流感并发症的人数也是惊人的。《柳叶刀》19年9月份一篇论文分析流感致死人数每年8.8万人,老年人与身体弱的人占大多数,非常符合新型肺炎死亡特征。如果说新型肺炎无药可治也是正常的,因为不仅新型肺炎,绝大部分病毒性流感都无药可治。
但不恐怖不代表不恐慌,这是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我们对下周开盘后风险资产,包括股票于商品,预期都相对悲观,有三个角度:基本面、资金面、情绪面。
基本面
今年股票,我们本来预期是基本面盈利向好,资金面略有不足,小幅上涨。虽然我们认为新型肺炎本身并不恐怖,政府与民间采取的措施却非常极端,消费大幅下滑已成必然。对GDP产生的影响要准确计算较难,但就当下情况而言,假期延长近一周,全部离线娱乐停摆,物流严重受阻,按消费对GDP增长贡献70%来估算,全年直接冲击应该在0.3到0.5个百分点。加上间接冲击,还要担心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再次借机洗澡,产出与盈利都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对商品的冲击更为直接。很多地区因为怕疫情蔓延,采取了矫枉过正的措施,比如太原将新建与节前停工项目开工直接推迟到3月1日之后。很多楼盘销售也在停滞状态。
资金面
2020年,我们预测因指数再次扩容带来新增外资流入的概率不高,理财子公司的到位资金也要比预期慢,所以传统资金渠道存在缺口。同时,今年一月份大额解禁我们估计其中卖出量非常小。
多方数据与分析表示,现在的仓位非常高,不管公募还是私募。高仓位背景长假期期间大幅利空来袭,海外A50期货与沪深300ETF跌幅均超过8%,周一跳空低开应该是个必然的开局。因为市场在此期间没有机会减仓,出逃压力大。因此,即使股市低开后有所反弹,空间也会比较有限。
情绪面
我们一直坚定的观点是A股市场不缺钱,因为m1存量巨大,但一直缺乏信心。比如去年市场悲观时,春节前一致看法是持币过年。但去年出人预料的牛市,今年情绪180度大转弯,一致看法变成了持股过年。不幸的是,新型肺炎的出现以及为防止疫情蔓延所采取的措施带来的经济冲击,对风险资产的信心打击都会比较大。所以,我们对短期情绪驱动带来的新增资金也很悲观。
事件类比与时间尺度方面,我们对此冲击的理解与市场不太一样。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的分析报告都在把新型肺炎类比2003年非典,这是很自然的。但我们认为形态来看,此次冲击更像是一个较小规模的2008四季度。
与非典时期不同的原因是,2003年中国经济趋势向上,驱动因素主要为出口带动的制造业,又没有封城措施,自媒体传播带来的恐慌程度也较低,所以非典冲击较小。而现在中国经济逐渐成熟,自然趋势伴随潜在增速下行,内需服务业消费贡献大,中美贸易战冲击并未停息同时科技、金融、与政治战(美国刚刚宣布禁止过去14天到访中国的人员入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国内政府与民间又均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措施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经济受到的冲击要比非典时期大很多。
与雷曼有相似性的原因是骤停。这里需要强调一句,此次国内只有人员流动的骤停,而2008年是全球范围内贸易与金融的骤停。所以只有相似性,但幅度完全不同,此次国内受到的冲击效应幅度会小很多。我们强调的相似性的结果是此次冲击的时间不会很长,约为一到两个季度。
从市场角度而言,经济受到冲击,商品需求下降确定,初始跌幅会高于股票。虽然如此,我们认为如果抄底的话商品优先,然后才是股票。因为此次冲击,很多消费消失真的消失了,会影响股票盈利增速。而基建投资不会,只会递延。如果政府因此刺激的话,财政投资基建是见效最快的方法。雷曼带来的2008年四季度骤停,2009年3月美股见底,期间商品是大幅跑赢美股的。如果降准降息,股市反弹可能是减仓机会。利率债后面会面临调整。
总结一句则是,疫情乐观,经济悲观,各类资产去年底判断今年就会大幅波动,现在依然如此。2020年剩下的11个月里,生命依然在于运动。